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发现我们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,我们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。 比如,我们需要处理很多生活中的琐事: 日常做饭、车子保养、税务处理等等,而同时我们想要的也变得更加丰富: 健康的身体、更多的收入、更大的影响力。 我们面对的已经不再是我们儿时那样单纯的世界。 离开学校之后1,我发现我们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是已经的好几倍,我们的精力一瞬间就被淹没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中。 而且,这种趋势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。 尤其是来到美国之后,一切都要靠自己来处理.

面对如此的状态,如果还是按照以前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方式处理事情,那我们可能就永远限于生活的琐碎中,处于一种死循环中而不可自拔。 为了避免自己同样陷入生活的琐碎,我也一直在思考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。 我思考的结论是,我们必须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,或者说是行为原则。 按照原则行事,而不会按照自己的心情行事。 这也是「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」和最近很火的「原则」两本书中非常强调的一点。 虽然我很早就知道这个原理,但是我也是最近才慢慢有所体悟。 我就是这样,只有切身体会到了,才能真正理解。

那么,有哪些原则值得我们去实践呢? 我个人总结有如下几条:

  1. 日常工具的钱不能省

很多人为了省几块钱而在网上到处找各种免费的替代方案,就像曾经的我一样。 而事实告诉我,这样的方式反而会使我们损失更多。 因为,免费的东西往往是不可靠的,它没有完整的支持系统,即使它出了问题,你也无法追究责任,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其他的替代品。 几年前我还在国内的时候,为了科学上网,组内的小伙伴也折腾了各种不同的方式,寻找国外的免费代理,然后需要配置一堆的东西,而我直接买了一个国外的代理的服务,简单粗暴但很高效。 小伙伴的免费服务每隔几个月都会被扫荡,他们又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继续寻找其他替代品。 而我买的服务却一直很稳定,一直用到了我肉身翻墙。 就这一项上,我就就节约了不少的时间。

  1. 掌控时间的分配

我曾经一度痴迷于时间的管理的各种方法,什么四象限工作法、番茄工作法等等。 虽然有一定可操作性,但是总觉得还是缺了一些什么。 我最新的感悟是,我需要把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进行区分。 我这样做的原因是,我发现尽管时间的流速是平均的,但是它的权重或质量却是不平均的。 比如,对我来说早上的几个小时是我最为高效的事情,而当到了下午4、5点的时候,我整体的状态就不行了,很难集中注意力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。 因此,针对这样的情况,我们可以重新分配自己的工作负载,把质量最高的时间花费在最重要的事情上。 举例来说,我通常会把自己的健身时间安排在下午4点-6点之间,因为这段时间我的大脑是最混乱的时候,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,因此我选择一些更需要体力而不是脑力的事情。

  1. 分权重,单进程

就像我所说的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,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体系来帮助我们处理各种事情。 其中,有两点我体会最深: 1. 分权重 2. 单进程 我们需要对日常中的各种事情进行权重分配,不需要严格的用数字来区分,这样反而会增加自己的工作负载,只需要一个大概的划分就可以了。 举例来说,我现在主要任务还是做好科研发论文,因此我白天的主要工作都是集中科研这件事上面的。 但是,我还有很多的其他事情,比如各种课程作业、TA工作等等,这些「非头等大事」的事情,我都是安排在晚上的。这样既能保证工作顺利完成,也能保证不影响到最重要的事情。

「单进程」是指尽量避免同时多任务工作,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单进程系统。你永远在同一时间想着两件不同的事情。 要知道,我们的大脑切换上下文环境也是需要很大成本的,刘未鹏曾经在「暗时间」中指出,对于一项任务来说,人脑至少需要5-10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具体的上下文切换。 如果进行频繁的多任务工作,那么大部分时间都会损失在上下文切换上,真正的工作进度却会变得很少。

  1. 做好总结和规划

总结和规划也是非常的重要,我认为他们的作用就像是在你的生活插入一个又一个锚点,我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轨迹和未来的航向,不至于让自己迷失在生活的黑洞中。

更新日志

  • 2018年4月15日 写作并发表

  1. 严格来说,我还没有完全离开学校。 

Share on: TwitterFacebookEmail


Flyaway is the owner of this blog.

Published

Category

words

Tags

Contac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