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本善,性本恶这是一个争论了几千年的问题了,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、确实的答案。 我想,这永远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的。 因为,这其实是一个定义不清晰的问题。

首先,大自然中其实根本没有「善」与「恶」的区别,有的仅仅只是具体的存在。 是我们人类对于在自身的行为进行的划分,其中一种划分方式就是「善」与「恶」。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划分,我想是因为合作的需要的吧。 能够形成集体相互合作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大特点之一,也正是因为人类学会了合作,才能在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,成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。 然而,形成集体合作的一个副产品之一就是,人类群体产生了某种行为准则,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需要服从这样的约束,以便维持群体的存在。 因此,人类群体才会产生了「道德」,由「道德」又衍生出了「善」与「恶」的概念。 人类将一些行为定义为「善」,将另外一些行为定义为「恶」。 这并不是因为那些行为是好的,所以我们称之为「善」。 而是因为那么些行为对人类群体的帮助最大,人类将这些对整体帮助最大的行为定义为「善」,鼓励每一个成员都要践行「善」。 那些对人类整体没有帮助,甚至是损害的事情,人类就将其定义为「恶」。 比如,善待老人,照顾老人是被认为是善的,不是说这么做就是好的,而是因为在过去的原始时代,年老的个体拥有更多的知识,虽然体力上不如年轻个体,但是能在智识上提点帮助年轻个体,起到了传承知识的作用。

其次,「善」与「恶」其实是属于道德范畴的,而所谓道德观念,其实是动态变化的,而不是一成不变的。 群体的组成方式几千年来都在发生变化。 比如,在过去的君主专制时代,所谓的道德就是要对君主愚忠,不管君主多么荒唐,臣下都不应该反对君主。 「善」与「恶」的定义也是在不断变化的。 假如你出生于一个原始的食人部落,没有接触过其他的社会形态,那么在你的意识中「吃人」就是一个非常日常的习俗。 在你意识中,根本不会觉得「吃人」是一件「恶」的事情。

另外,「善」与「恶」是永远无法协调的原因在于,每个人都是自私的。 之前,我说过,对群体利益最大的行为才会被定义为「善」,但是,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个体其实都是自私的。 个体在做出决策的时候,往往优先考虑的是自己个体的利益,而不是群体的利益。 有时候,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是一致的,有时候却是不一致的。 我们应该追求的不是绝对的「善」,也不应该抛弃绝对的「恶」,最优的状态其实是要促成我们个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保持一致,永远不要站到群体的对立面去。 因为,一旦你站到了群体的对立面去,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,你都会被定义为「恶」。

其实,如果硬要回答「性本善还是性本恶」的问题的话,我想我的回答是「人之初,性本自利」.

更新日志

  • 2018年7月1日写作并发表

Share on: TwitterFacebookEmail


Flyaway is the owner of this blog.

Published

Category

words

Tags

Contac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