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几年,我每年都会给自己制定一系列的年度计划,期待自己在不断努力中走向更好的状态。 一个显著的现象是,我发现我每年的计划,总有那么几个失败了,或者在年中的时候就直接放弃了。 我也在不断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了,为什么我总是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年初制定的所有目标呢? 我的思考总结如下.

在很多时候,我们都会在事情开始的时候表现出足够的热情、动力和执行力;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真正把事情完成的人又是少数。 为什么会这样呢? 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当人的热情消退之后,很快就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,早先的那些豪言壮志都在日常中消退了。 我自己也存在这种情况,比如我每年给自己的设定了一堆的目标,但是,实际最终真正完成的没有几个。 经过那么多年的体会,我渐渐体会到了几个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简单易行的方法:

  1. 做减法。很多目标我们无法达成,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订立的目标太多了,导致我们的精力分散在不同的目标执行上,拖慢整体的进度。所以,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,不要太过高估自己的能力,在一段时间内,只专注在有限的几个目标上。 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人们常常高估自己一年能做的事情,而低估十年能够做的事情。 所以,我们可以给自己的那些目标按照重要程度重新排个序,在一定时间内,只针对几个最重要的目标进行努力。
  2. 要有耐心。在我们兴致勃勃地制定年度计划(月度计划)的时候,我们是多么希望这些目标第二天就能全部达成。但是,实际情况是,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、慢慢地去完成这些计划和目标。这些目标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,所有的目标都是一点一点渐变而来的,不要期望能够短期内就完成一个长期的目标。 所以,在这种时候,保持耐心,坚持初心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
  3. 只确立自己可以掌控的目标。关于制定的目标,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体会,那就是我们不应该给自己设定那些自己无法掌控的目标。比如,对于一个高中生来,他的目标就不应该是「考上清华北大」,因为这个目标是否达成的判定实际并不属于这个高中生,而是取决于当年的高考题目、阅卷标准和清华北当年的分数线;再比如我自己,作为一个博士生,我的目标应该是「在顶会在发表论文」,但是这个目标比之前的高考的那个目标更加模糊。一篇论文能否被录取,不仅仅取决于论文本身的质量,而且还取决于审稿人、当年会议的主席等等。一旦我们的目标因为非自身的原因没有达成,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挫败感。 所以,我认为,一个合理的目标应该是它的判定标准应该完全\(100\%\)取决于我们自己。 这样,我们能够非常客观的量化我们自己的目标,也能轻松分析目标失败的自我原因是什么,然后才能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提高自己。 回到上面的例子中,关于高考,我认为一个比较合适的目标可以是:「通过认真复习,保证自己会做的题不能做错」;关于论文的目标,我认为一个比较合适的目标可以是: 「认真写作,将一个故事的各个方面都讲清楚」 至于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、能不能被顶会接受,这些只是我们的目标的衍生效果而已。

  4. 关注结束而不是开始。这是最近的一个体会,每当我们开启一个新目标的时候,总是处于亢奋的状态。然而,这其实是然并卵的。一个目标是否达成与你如何开启这个目标是没有太大的关系的,真正关系到目标是否达成的是这件事结束的时候。因此,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事情结束的时候而不是开始的时候。 毕竟,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他完成了哪些事情,而不是开始了哪些事情。

Share on: TwitterFacebookEmail


Flyaway is the owner of this blog.

Published

Category

Weekly-Blog

Tags

Contact